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 正文
张平华:恶意串通法律规范的合理性
张平华:恶意串通法律规范的合理性
   
  发表于《中国法学》2017年第4期,第207-226页。
 摘要(Abstract)
只有实现“生活事实规范化”“法律规范体系化”,恶意串通法律规范才称得上合理。在“生活事实规范化”上,传统民法按照虚假行为规范生活中的恶意串通,容易成立一般条款,却忽略了后者所具备的“手段+结果”相联动的结构,难免较高的片面性。《民法总则》没有以虚假行为替代恶意串通,其做法总体上值得肯定。如果恶意串通能承认主客观结合的法律构成、多样化的法律效果,会更好地克服片面性,却将不利于形成一般条款。采用立法论与解释论、局部和整体等不同的视角,有助于厘清恶意串通与相关制度的关系,实现“法律规范体系化”。恶意串通作为局部存在时,其无效不应直接导致整体行为的无效。恶意串通与其他制度存在法条竞合、制度竞合或聚合等典型模式。
关键词(KeyWords) 恶意串通;构成要件;民法总则;虚假行为
 
 
                     恶意串通法律规范的合理性(目录)
     一、引 言
     二、以虚假行为调整恶意串通所造成的片面性
          (一)虚假行为法律构成上的片面性
          (二)虚假行为法律效果的片面性
     三、整体性恶意串通应如何设置法律构成?
          (一)主观要件
          (二)客观要件
    四、整体性恶意串通应如何设置法律效果?
          (一)恶意串通法律效果的多样性
          (二)以恶意串通为框架的制度创新
    五、恶意串通法律规范的体系化
          (一)效力不完全法律行为
          (二)诈害债权行为
          (三)侵权行为
    六、 结 语
     

全文网址:http://www.zgfxqk.org.cn/WKA3/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zg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