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专题 > 法学院2016级新生 > 正文
“法律人的工匠精神”——张平华在2016级学生开学典礼致辞
“法律人的工匠精神”——张平华在2016级学生开学典礼致辞
尊敬的郭老师、各位16级新生同学、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谨代表法学院全体师生热烈欢迎2016级的118名研究生、306名本科新生。祝贺你们成为光荣的烟大法学院的新成员!祝贺你们在刚刚结束的军训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经过32年的建设和发展,烟大法学院形成了法学、知识产权、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一级学科等多层次的办学结构,取得了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成为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参加了民法典的起草工作,是我国法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学院先后担任山东省政府法律顾问,成为省人大地方立法研究基地、省思想理论工程重点研究基地,在山东法治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因于我们长期坚持“内外结合”的发展道路:既传承了“严谨务实”的学风,厚植学术内涵,充分发挥民法的学科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学科齐头并进;又注重拓展社会资源,强化对外学术交流,实现共同发展。如今我们的事业又传承到新一代的烟大法律人身上,同学们又该当何为?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培养法律人的工匠精神。
  为什么要提工匠精神?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发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号召。其背景是,作为一个GDP大国,中国的产品、建筑、服务质量却不容乐观,例如,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就连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我对国产钢材的质量曾有一次亲身体会,90年代末我曾在远洋船舶上工作过,当年到中国的修船厂修船都不用中国自己生产的钢材,更不用说用国产钢材造船,理由是钢材的强度或弹性不够。今天,纵观神州大地,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仍然严重,有时候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可见,由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质量、中国品牌急需工匠精神!
 其实,依法治国也离不开工匠精神!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已经初步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给我们展示了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蓝图,但我们在法治建设中依然存在冤假错案、执法不严、甚至暴力抗法等现象。实践证明,光高歌猛进推进顶层制度设计不能实现高水平的法治,狠抓法律人基本素养、培养法律人的工匠精神,在微观操作层面实践法治才是关键。还应该强调的是,三十二年来,“严谨务实”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一代代烟大法律人的基本气质,而这种基本气质就是工匠精神的基本体现。新一代的烟大法律人不能丢掉这一光荣传统和精神!
  如何养成工匠精神?
  一是要“敬岗爱业,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日本刀具驰名天下,其根源是制刀工匠痴迷本行、勤于修炼工艺。一位工匠说,“一辈子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着自己的手艺一点点进步,而不是钱越挣越多。”“顾客说自己的刀好使,就是最大的褒奖”。法律人应当热爱法律,努力实现卓越。法律并非想象中的枯燥乏味,值得被热爱:法律是神圣的,其承载着公平和正义这一人类社会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关涉国家治理、社会和谐、权益保障,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而又崇高的事业(早在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社会就推出了《汉谟拉比法典》,这一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成文法典;成立于1087年的博洛尼亚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而其主要专业就是法学)。
 法律是有趣的,他既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又可以全面覆盖现实生活,形成了丰富的知识宝藏和案例资源,足以解答形形色色的问题。法律是深沉的,他建立了逻辑严密、融洽完整的规范体系,依靠环环相扣的法律思维来给出公正的裁决,他是力量和信用的象征。
  法律的神圣、趣味、深沉都依靠法律人去发现或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法律人的知识完备情况、技艺熟练程度直接决定了社会成员的安全和幸福。无论我们从事公、检、法、律师等何种行业,在知识、技能上失之毫厘,都会导致在公平正义上谬以千里。这些都要求我们从今天开始以法律为业,培固学习法律的乐趣,精益求精、臻于卓越。
  二是要“严谨扎实、绝不浮躁”。培养优秀工匠的基本规则是守住内心的寂寞、宁静致远。然而,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宁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考上大学、研究生容易使人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张牙舞爪、夸夸其谈。殊不知,升学仅仅迈出了事业成功的一小步,心浮气躁只会暴露自己的浅薄,走歪前进的道路。而越想有水平、越应虚心,越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里,许多人都以功名利益为目标,而一旦目标不能实现就习惯于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我想奉劝他们的是,切勿眼睛只盯着“升官发财”,人活着要有一点精神,而工匠精神不仅是质量的保障也是精神上的富足!为了精神上的富足,同学们要勤于磨练、锻炼自己、充实自己;要虚心学习、终身学习,向古圣和今贤、向书本和社会、向老师和同学学习;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严谨扎实来自于长期的基础训练。这里还得说日本的制刀业。日本刀具的一大特点是刀背和刀刃分别由软铁和硬钢两种不同材料熔炼锻接而成,对温控的要求十分严苛。制刀作坊里没有测温仪,炉温控制全靠工匠的眼睛。“看一眼炉内钢块的颜色,就知道温度”。在日本,光是将整块的长条木炭均匀地敲打成最适合烧炼的形状,就需要三年;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刀匠,至少需要10年。若不耐住寂寞,精心训练,不可能熬过学徒阶段。法律的理性运行离不开法律人的严谨扎实,许多时候公平正义不得不依靠法官的良知、经验、技能,而这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训练。
 按照工匠精神的要求,从现在起,法科学生就要注重反复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从什么是“权利”、什么是“法律”开始多读书、多思考;从如何写合同、写代理词,如何辩论开始多动手、多动口、多练习。还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良知,尤其是在大学生活、课外实践中要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通过持续的付出和表现成为优秀学生;在职业和人生规划中,别去奢望只要考上公务员、事业编就万事大吉,要知道成功没有快车道,基础训练是终生的任务,只有持续打拼才能有所成。
  三是“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工匠精神不仅是“一丝不苟、照操作规程办事”,也意味着“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只有创新才能持久,因此,工匠精神最发达的日本、德国,同时也是世界百年企业最多的国家。我们今天的法律可能经过了上千年的岁月洗炼,凝聚着许多人的智慧,本身就是创新的结果。但这还不够,比起快速发展的社会,法律制定出来就已经落伍,法律人在推动法律运行的进程中,也一直负有改善现有法律的义务。
 当今中国丰富的生活经验、改革实践是法律创新的源头活水,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所经过的“家庭联产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三权分置”等法律变迁,无一不是生活实践推动的创新。法科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创新能力,认真写好每一篇论文、认真做好每一次社会调研、认真参加每一次模拟法庭大赛可能都是好的创新活动。
同学们,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培养法律人的工匠精神努力奋斗吧!祝你们学习之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