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专题 > 法学院2016届毕业 > 正文
学生代表、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温红超在法学院2016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学生代表、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温红超在法学院2016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家属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作为法学院2016届毕业生代表发言!我是法学理论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叫温红超。
    大家应该很难想象有这么一个人,除了东门的那片海,他几乎没有欣赏过烟台的其他美景;他知道新世纪百货,却不知道旁边还有一条步行街;他在问题研讨时思维敏捷,但是大多时候却“呆若木鸡”……不错,这个人就是我。我不是离群索居的另类,我只是因为一些因素而“错过”了很多。不可否认,在这三年中,我经历的事情很少,认识的人也不多,然而烟大的“魔力”就在于这仅有的人和经历,促使我完成了“蜕变”。
    由萌生读博的想法,到博士生报考,这足足花费了我两年的时光,徘徊于“读”与“不读”的抉择之间,考量的并非读博的前景和回报,而是确信自己适合学术研究与否。当尘埃落定之时,繁忙的研三悄然而至,毕业论文的写作和博士研究生的备考同时列上了日程。有人说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根本没有特意花上一个学期,甚至一年的时间去辛苦准备,而是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到耗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其实不然,毕业论文的写作本身就是博士研究生的备考,博士研究生的备考也大大有益于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正因为如此,我在博士生考试的前一天才完成了论文写作。显然,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异于形式,而同于思索。如今我终于如愿以偿,考取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从此“读书”不再是手段,而变成了目的;学术研究由遥远的未来瞬间近在咫尺。
    我曾以为经过了大学毕业季的感伤,自己可以平静地离开烟大,却不曾想仍会留下了许多的羁绊。总想“把酒言欢”,但它只是“今宵醉”,它既解不了“结”,也抹不去“羁绊”。我想我是弄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了,但是至少我确信我的“账户”上还“欠”一份正式的感恩,我要感谢这三年来站在我的背后,默默付出,而不曾分享我荣光的人。
    首先,我要感谢恩师汤唯教授。汤老师向来以学术上的高标准、严要求著称,当她得知我有读博的想法,便耳提面命,谆谆教导。正是汤老师的指导和提携,才换来了今天的“幸运”。然而,与汤老师相处的日子,不仅仅有认真而严谨的鞭策,还有温馨而情意浓浓的嘘寒问暖;她不仅仅是“严师”,还更是“慈母”。显然,每一个法学院的导师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导师职责”,于是乎“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而后桃李天下满——这正是法学院导师们的生动写照。
    其次,我要感谢烟台大学法学院。当我初入烟大之时,桀骜不驯的“尖角”和高傲无知的年轻,总带着阻碍自己前进步伐的“优越感”。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学习的不仅有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如何成长。有过“碰撞”,而后才知道“痛”,有过尝试,而后才知道“行与不行”,经过了人生另外一个“成人礼”,而后才终有“沉淀”。如今,尖角依然锋利,但是只存在于学术殿堂;“高傲”还是一贯的品行,但只限于个人修养。能够让一个人,由男孩变成男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由轻浮而富有担当,除了家庭和军营外,还有烟台大学法学院。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法学院对我博士生考试的支持。除了导师汤唯教授的鼎力支持外,感谢孙季萍教授,孙老师曾为我出具专家意见书,极力支持我考博,给我很大的鼓励;感谢办公室的吴蟾园老师,我在报考阶段准备大量申请材料,吴老师给予了很多的便利;感谢张平华教授,前几日,张院长在百忙之中还抽空指导我的读博规划;同时,还要感谢同门师兄弟及同学,平日给我很多帮助。然而,点点滴滴,数不胜数,不能一一致谢,实为抱歉。
    最后,还要感谢一些人,他们是不应被忽视、却又往往被我遗忘的人,他们是我的父母、我的爱人、我的哥哥姐姐。
    这里我要着重说说我的老爸、老妈。他们是朴素的农民,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没有见过大世面,甚至现在也没有了“年轻”的资本。作为一个普通家庭走出的孩子,我也曾经历过家里的积蓄只是两位数时候的窘境,我能够体会父母的艰辛,然而懂得却又“不懂得”父母即便在那个时候还要支持我读书的心境。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不仅仅是我的毕业典礼,还是我父母的“毕业典礼”,他们的优秀是我远远不曾企及的。他们是我的后盾、我的护身符,时刻守护在我的身边、倾其所有而不曾分享我此刻的一丝荣光。
    我有一个伟大的父母。然而,伟大的不只是我的父母,还有在座毕业生的父母们。有一天,我、还有在座的毕业生,也要为人父、为人母,也会有爱人和孩子,也要肩负家庭的重担,我们也要“明仁义之理,行忠恕之道”,正如我们的父母一样。正因为如此,我们还要感谢自己,感谢这几年的辛苦和努力。我们经历了困难和考验,但是从来不曾放弃,而今终于迈向了新的起点。祝福2016届毕业生!祝福在座的诸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