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学子风采 -> 正文

法考“过儿”说|郭一凡:感激那个曾经为法考拼搏的自己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8-19

法海无涯,以明法之心破浪;躬行有道,用过考之笔点睛。烟台大学法学院特推出“法考'过儿'说”专栏,邀请法考通关的“过儿”们,以鲜活经验拆解备考密码,用真实故事传递法治温度。从心态调整到备考规划,从法理思辨到应试技巧。这里既有干货满满的通关指南,更有烟大法律人永不言弃的精神共鸣。愿每段分享都成为你法考路上的星光,助你明法致用,一战功成!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首期内容,共读法学院2023级研究生郭一凡同学的法考故事。

图片

郭一凡,男,2023级法律(法学)专业班长

法考成绩:客观题219分,主观题119

又是一年法考季,坐在图书馆中看着身旁的同学为法考努力拼搏的身影,思绪不禁飘回到了2020年。回首一整年的备考历程,有迷茫、有焦虑、有欢笑、有泪水,在一次次的崩溃中重塑信心,在一点点的坚持中寻找希望。

大三下学期,站在法考和考研的十字路口,我毅然地选择了法考。起先,面对庞杂的知识点,我一度陷入了“一听全都会,一做全都废”的往复循环中。眼看考试的日期一点点临近,我不断尝试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最终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做题的正确率显著提升。在这里将我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备考的各位同仁一些启发。

法考的考查较为全面,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如此庞杂的知识点时,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去构建体系。首先是基础期,这是构建体系基础的关键时期,一定不要急躁冒进。需要每日专注学习4-5小时(包括听课+做题),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课后练习题必须及时完成以检验自己的听课效果。精读教材,力求理解每章核心法理与制度设置逻辑。动手整理简易思维导图(或者在每天睡前回忆一遍今天所学内容),厘清部门法脉络,在理解前提下梳理重点法条关键词。切忌追求速度而浮于表面。然后是强化期,这一时期应聚焦重点,反复强化记忆。二轮学习时间略增至5-6小时,集中突破高频考点。可结合总结性笔记或知识点汇编进行高效重复(例如诉讼法中的各类程序的关键节点)。同时加大做题量,开始分章真题训练,将知识从体系中提取出来。最后是冲刺期,这一时期重点进行查漏补缺,真题实战演练。最后阶段每天学习维持在6小时以上,核心任务是做真题(体会出题人的命题逻辑),模拟题可以选择一些质量较高的去做。反复分析错题,在知识体系上精准锁定薄弱环节并回归法条深化理解,针对性地弥补知识漏洞。考前最后两周,务必回归核心考点和重要法条进行最终复习。

在改进学习方法的同时,心态的调整也是至关重要。个人认为,法考中心态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接纳不完美,降低期待值。遗忘是人类天性,法律知识更是浩瀚渊博,不可能100%完全掌握。要允许自己合理遗忘,不要因为遗忘而过分自责。要坚持定期回顾,在温和接纳中缓慢积累信心。另外,不要与他人对比学习进度,这种做法毫无意义,只会让你徒增烦恼,专注按自己的规划稳步前行。确保每天任务按时完成不拖延,一点点积累成就感。成就感驱动远强于单纯的时间堆砌,学习后的小奖励也能帮助意志力续航。同时保持适当的运动,我在学习遭遇瓶颈时会选择停下来,出去打一打羽毛球,运动后的心情舒畅会使学习事半功倍,远远好过继续坐在原位被焦虑和烦躁吞噬。

现在的我作为一名法学研究生,无比感激那个曾经为法考拼搏的自己,法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法条与枯燥的知识,还有一份面对困难时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与从容,这会使我受益终生。我也曾在凌晨书桌前面对法条几乎流泪,也无数次做题到头脑昏沉只想放弃。但如今回头看,那些孤寂时光恰是法律路上最深刻的修行烙印。没有捷径可走,没有一步登天,唯有踏踏实实的付出,才会在某个时刻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法考是一场与自己意志力的交锋,路途虽然崎岖,但每一次翻山越岭都让终点更加靠近,别惧怕前路崎岖,请相信,你此刻迈出的每一步,都在雕琢着属于你自己的法律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