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法学院学子对证据分析的思维与方法的认识,法学院于11月4日在逸夫报告厅举办“刑事证据分析的思维与方法”学术讲座。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洪淇受邀担任主讲人。本次讲座由张玉东教授主持,何燕副教授、熊德中副教授、陈浩副教授担任与谈人。

讲座伊始,吴洪淇教授从司法实践中的系列案件出发,引出了证据分析话题。继而,吴教授指出了刑事证据分析的必要性以及错案风险对刑事司法的严峻挑战,并认为刑事案件中的证据分析不能简单基于经验主义的推论,需要警惕归纳推理的局限性并且合理运用溯源推理,从整体角度看待证据能力。吴教授强调,对刑事证据的分析要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概要法、时序法等一些新的证据分析方法已在司法实践中被采用。

与谈环节,何燕、熊德中、陈浩老师分别发表了个人的见解。何燕老师表示要学习吴老师“以案说法,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通过实务案例把晦涩的证据法分析理论讲得生动活泼;陈浩老师以“做一个解释、推荐一本书、分享一点感受、推荐一个学生团队”提出了个人见解;熊德中老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推荐同学阅读《自然科学的哲学》一书。

提问环节,吴洪淇教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且耐心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