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国际法硕士生导师,曾任国际法教研室主任、国际法学科组组长,兼任烟台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山东省法学会国际法学研究会暨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自1989年入校以来,三十五载春秋,王老师以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的态度,在教育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播下无数知识与品德的种子,辛勤培育着一代代青年学子。而今功成束带,学生虽拙,然以至诚之笔,谨记师恩,愿王老师之德行与学识长久流传,薪火相承。
治学严谨,精益求精
王海英老师孜孜于学术,数十年如一日,以不懈的努力与钻研精神,探索着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前沿与深邃。在她看来,学问如浩瀚大海,无论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唯有坚持不懈、不断精进,方能抵达知识的彼岸。即使步入职业生涯尾声,王老师依然时时留心学术领域的新发展,孜孜追求学术的创新与突破。她始终坚信,学术唯有不断革新,方能焕发生命力。这份信念使她始终保持着与时代同行的步伐。
王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知识的执着,犹如松柏般根深叶茂。她对每一个学术问题都不放过任何细节,追求真理,探究事实。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能感受到学术的深度与广度,更能从中领略到求真务实的精神。无论是探讨国际经济法中的理论问题,还是分析复杂的案例,王老师总是强调,学术研究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任何结论都必须有扎实的依据与逻辑推导。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王老师倾注心力,坚持沿用纸质批阅方式并在每一处细节中认真写下修改建议,大到行文框架、论文论点,小到标点符号、错字病句,无一疏漏。那密密麻麻的批注背后,凝聚着她的殷殷期望与谆谆教诲。
教化若雨,润物无声
王海英老师如春雨般润泽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除了关注学生们的学业外,王老师还尤为关心他们的人生成长。她是良师,亦是慈母。当学生们在初学《国际经济法》等课程且因为专业术语过多而产生畏难情绪时,王老师总能关注到他们的小失落,并结合每位学生的优点给出鼓励,让大家带着信心和浓厚兴趣,真正走近法学、爱上法学。她将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在学生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王老师总是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学生们深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王老师在,他们便会感到安心。那些离家求学、远离父母的学子,在一声声“孩儿们”中常常感受到她如母亲般的温暖与呵护。正是这种润物无声的教化,不仅帮助学生们解决学业上的困惑,也让他们在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到一种无言的支持与力量。
学术深耕,成果丰实
王海英老师在国际经济法领域耕耘数十载,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许多令人敬佩的成果,深深启迪了学生们的学术研究之路。她的研究涉猎广泛,涵盖跨国并购、外商投资、对赌协议、WTO争端解决机制等前沿课题,紧扣时代脉搏,探索着全球化背景下法律发展的新方向。学术生涯中,她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教育部、省社科等课题8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4项。这些课题项目不仅深化了对国际经济法的理解,也为实际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智力支持,实现了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实际价值。
师表垂范,身体力行
师者,既是学术的传道者,亦是品德的榜样。王老师秉持敬贤重德之道,并身体力行诠释着对责任的执着与担当,不仅教会学生们如何做学问,更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三十多年来王老师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坚守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倾注于学校、学院的发展中。几十年来,她始终不畏繁忙,毫无怨言,无论面对多大压力,从未懈怠工作。沙哑的嗓音见证了她多年如一日的不懈坚守。她对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心血。正是这份不懈的努力,使得她的学生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能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的栋梁。如今,王老师的学生已如繁星般点缀在社会的广阔天幕上,各行各业中皆有他们熠熠生辉的身影。有的像她一样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有的则成为了律师,用智慧和勇气在法庭上据理力争;更有的投身公务,以服务社会为己任,默默奉献。
王海英老师的辛勤付出获得了广泛认可。她先后获得“烟台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烟台大学校园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烟台大学导师标兵”“烟台大学优秀导师”“烟台大学师德标兵”“烟台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高校科技兴鲁先锋共产党员”“山东省教育工会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已然成为师生心目中的典范,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三十五载寒暑更迭,王海英老师倾注全部心血于教育和学术事业。她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灵魂的工程师,她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她的严谨治学、无私奉献和无声关怀,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如同那不息的海韵,虽无声,却浸润心田。她的学术精神、人格魅力,如园中英华般,代代相传永不凋零。即便岁月流转,王老师的教泽将持续照耀学子们前行的路,成为我们心中永远不灭的灯塔。